通知公告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0年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0-12-11
  • 点击量:


 

(一)人才培养目标

化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交际与沟通能力,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能从事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纳米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可在学校、科研单位、以及轻工、化工、食品、制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与发展情况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正式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创建于1985年的青岛大学化学系。化学系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4个教研室,承担全校四大化学基础课的教学及实验任务,现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化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化学理学学士学位。化学学科发展迅速,在2016年3月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成为青岛大学第三个进入前1%的专业,2018年度仍然保持快速上升的势头。

2.在校生规模

化学专业在校生约43人。

3.课程设置情况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48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至少修满10学分;学科基础必修课程2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35.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至少修满43学分。

(1)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建设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开展设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学生前两年学习学科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基本实验技能,后两年分方向学习专业知识,进行专业试验及科研能力训练。

(2)强化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理论基础上形成“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化学实验——创新科学研究”的实践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

(3)专业课程模块化

四大基础化学是化学专业的基础,也是考研课程,设为学科基础必修课。根据生物电化学、材料化学、天然产物的分离与分析以及功能复合材料的分析应用四个不同研究方向,开设内容丰富、模块化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可根据毕业就业去向选择模块和课程。本专业特色方向设立基本依据

4.创新创业教育

近年来,本专业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和实践能力。

1)强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理念。首先,保持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地位,集中优秀教师教授化学学科基础课程,为造就学生成为化学界的精英打下扎实系统的化学知识基础;其次,明确化学作为实验学科的特点,配套开设基础化学实验,加强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同时,积极组织和训练学生参加化学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大赛,本专业已经连续多年获得省级化学实验大奖赛的一等奖。

2)以科研为导向促进专业教学,培养化学科学家。结合专业发展的不同方向,发挥各个教师的科研特长,设置了内容丰富、独特,且处于国际国内前沿的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并开放本专业教师的科研实验室,通过教师及研究生的指导, 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并实践较系统的科学研究。2020年度,本专业学生已完成《鱼肉鲜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智能载药纳米有机凝胶的制备研究》及《丝路银河Galaxy Silk Road公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及校级创新训练项目,并有多名本科生发表相关实验论文。本年度,化学学科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养,打造了包括化学专业的国家优青、山东省泰山学者、有长期海外经历人员等在内的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从化学应用、前沿发展等角度丰富学生的专业认知;在学术报告方面,结合夏季学期的开展,共计邀请国内外数十名知名专家学者为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学术讲座30余场,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通过一年的努力,2020年化学专业的继续深造率达到36.6%,其中,出国及进入985、双一流高校深造的比例达到69%,进入211以上学校深造的比例达到90%

5.本专业培养规格和标准

化学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现代化学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接受化学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训练,全面提高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地讲,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拥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较为扎实的化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系统掌握材料科学、纳米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等领域中所需各项技能;

(3)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并了解相近、相关专业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

(5)掌握化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竞争意识,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

(6)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三)培养条件

1.经费投入及教学设备

在国家及学校教学经费投入之外,近三年本专业共投入80余万元,用于改善教学及专业实验室建设。

2.师资队伍建设

化学系师资力量雄厚,近三年新引进教师3名,现有专职教师29名,其中正、副教授共25名,讲师4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25名,博士生导师3人、省突贡专家1人、省泰山学者(含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校级特聘教授15人。学科带头人是山东省泰山学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大学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本年度,化学学科在纳米光电化学分析、生物传感、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海洋生物质材料、光催化、燃料电池及电容器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Chemical ScienceAnalytical Chemistry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国际和国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发表SCIEI收录论文8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基金、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级项目20余项。凭借在科研上的快速发展,凝聚了一支在专业领域处于国际前沿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3.实践性教学和实习基地

近年来,本专业不断探索实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手段,使学生的实际应用、动手、综合设计能力得到提高。

5年来,化学学科在纳米光电化学分析、生物传感、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海洋生物质材料、光催化、燃料电池及电容器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凝聚了一支在专业领域处于国际前沿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并以科研带动教学,开设了《电化学分析方法》、《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天然产物化学》等一批瞄准国际国内热点与前沿的专业选修课。目前,本专业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行动态的合作,暂时没有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实习基地。今后,本专业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结合蓝色经济建设国家战略,以纳米材料化学和光电分析化学为核心,在医药、能源与海洋环境等方面选择专业对口,指导力量较强,设施完善,实习条件有保障并具有积极合作意向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确保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

4.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 应用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教学的技术。目前本系教师积极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精神。

(1)多年来,本专业率先、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技术和实物教学。收集了大量教学录像、材料样品、机械部件等,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将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投影等,作为辅助教学手段,配以必要的课堂板书。

(3)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电子教案)可动、可视、可听的效果,显示复杂的图形、提示内容纲要,完善教学过程。

(4)教学内容、教学文件网上播放,学生通过网络可直接点播已录制好的教学课件、课程内容、辅助资料和授课实况。基于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教师亲自制作的视听教学课件,使得现代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为形象、具体、直观、生动且富有情趣, 激发老师教学的热情, 使学生在教学中产生互动, 学习积极主动, 教学效果显著。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化学专业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结合蓝色经济建设国家战略,以纳米材料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和光电分析化学为核心,培养在医药、能源与海洋资源及环境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以此为特色合理制定培养方案并进行课程设置。在狠抓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强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理念,以科研为导向促进专业教学,培养化学科学家现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200平米,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5%,运转率达85%以上,拥有省级国际合作平台一个——山东省中-日碳纳米材料合作研究中心平台。

(五)培养质量

近年来,化学专业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本科在校生多次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多名本科生利用创新实验与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论文。毕业生约有40%以上考上研究生,多人从事中小学化学教育及相关领域事业单位工作,其他就业多集中在医药、化工、分析检测等相关领域。多名毕业生进入日本广岛大学及国内名校继续深造,学生对本专业就读的意愿较高。近年来,化学系累计引进有海外经历的教师占总引进人数的80%,老教师出国进修5人,首先做到了提升教师的国际学术视野;本年度,已派出研究生出国学习7人次,在研究生中形成了良好氛围;在专业老师推荐下,本科生出国继续深造人数有所提高,目前本专业已与广岛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良好联系,累计送出本科生12名出国深造,下一步将为在创新项目研究中表现出色的本科生提供出国研修的机会,在本科生中间形成良好示范效应,最终形成良好氛围。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近几年,化学专业毕业生有50%左右选择继续读研深造,其他均进入医药、化工、食品等企业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创业人数较少。目前,学校、学院和化学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措施,在课堂和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并且,聘请社会优秀的创业人士为“客座教授”,为学生们提供创业和就业讲座,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和意识,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化学专业确立同时培养行业技术人才和前沿基础研究科学家的理念。首先,作为传统学科,化学在医药、化工、食品、环境等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有行业对化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仍然较大,因此,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化学实验技术,可以进行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的工作者;另一方面,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已成为国际前沿领域最重要的一环,化学专业要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和学科前沿教育,尤其是紧扣化学与材料、生物等学科交叉产生的新领域、新方向,发挥各个教师的科研特长,设置内容丰富、独特,且处于国际国内前沿的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并开放本专业教师的科研实验室,通过教师及研究生的指导, 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并实践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培养出大批优秀青年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规模与现有资源的不匹配。参照教育部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新颁发的《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化学专业在生均专业图书量、生均实验室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大中型仪器设备配备、年均仪器设备维护费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

今后,将在优化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出台资源配置改善的方案,根据需求寻求各方面的帮助。首先,进一步与学校其他专业、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联合,实现已有资源的共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实习和相关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其次,通过积极申请学校专项经费、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等获得专项经费,配置缺乏的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另外,紧抓人才建设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内部挖掘现有人才潜力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科研及教学水平,进一步促进化学人才培养及化学专业发展。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 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