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点建设

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6-07-16
  • 点击量:

代 码:0703 

学位类型:学术型 

学位授权级别:硕士 

学科联系方式:diamond31712@163.com

学科特色

青岛大学化学学科已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是首批山东省一流学科。2006年获批分析化学二级硕士点,2017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本学科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基础和应用研究课题,在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学科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稳定的充满活力的研究梯队和全面且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已培养包括毕业博士生3人(共享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硕士生80人,其中7人获国家奖学金,多人获光华奖学金,4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人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

培养目标

本学科采取课程学习与科研工作、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突出,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学人才。

研究方向

1.分析化学:借助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的新成就,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光/电功能纳米材料的分析新方法和新策略,开展其在生命分析、靶向运载、新能源、海洋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构筑各种高性能传感界面,基于适体识别、核酸杂交、分子印迹等各类识别机理,采用生物条形码纳米探针、工具酶等温放大、多重信号叠加等信号放大技术,建立高灵敏、高特异性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和成像分析新方法。基于强大的色谱分离分析技术,制备合成具有优异分离效果、环境友好的各种色谱新材料,建立适合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及生物医学检测等领域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2.无机化学:基于水热法、溶剂热法、高温固相等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技术,结合X-射线单晶衍射、非线性光学探测、光谱分析等测试表征技术,开展类分子筛微孔化合物、金属-有机框架纳米复合材料、稀土发光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多孔复合或衍生物材料等无机功能晶态材料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各种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思路、制备与合成技术以及相关性能开发与应用(如磁性、发光、气体吸附与分离、化学储氢、有机/光/电催化、非线性光学、照明显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初步建立晶态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三者间关系的理论指导模型,为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积累。

3.物理化学:围绕物理化学领域的前沿和关键科学问题,结合国家相关行业的需求,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和反应机理等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研究陆地生物质和海洋生物质的热化学转化,以及直接催化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学品;开发高性能的电催化剂新材料,开展催化剂表界面结构的修饰和电催化过程的调控,阐释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演变过程,并应用于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及电解水等能源电催化领域;围绕均相与多相催化过程的机理研究,对有机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机理以及功能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计算机模拟,从原子分子水平上理解其微观作用机制;借助于多种谱学方法,系统性的研究有机小分子、生物分子、离子液体等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溶液微观结构的变化。

4.有机化学:围绕有机化学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结合国际科学前沿及国家重大需求,以有机化学为根本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层次交叉,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开展研究。

通过铁、铜等廉价过渡金属催化剂或电化学手段引发的自由基反应有效构建C-C键、C-N键、C-Si键等,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重要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包括农药、杀虫剂、天然产物、医药中间体等)并探究其反应机理。利用有机化学手段,开发一系列多样化的分子探针,深入开展细胞内重要活性物质、细胞关键信号通路及靶标、抑制剂和标记物的发现等方面的研究。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或活体动物水平上,开展分子探针与生物成像的创新基础研究。发展针对核酸的特异标记与操纵方法,检测癌症等疾病相关靶点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开发可用于生物化学分析、疾病诊断和新药开发等领域的实用技术。

学科带头人

王宗花

女,生于1964年,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教授,硕导(化学),博导(材料科学与工程),泰山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青岛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中日碳纳米材料合作研究中心负责人。在德国作访问学者1年,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2011-2013),多次赴日本NIMS交流访问并与其进行了科研合作。

研究领域:

1、纳米分析化学、光电化学生物传感

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能源、环境、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学科人员概况

学位点现有硕士生导师22人,其中有山东省泰山学者1人,青年泰山学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属高校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授9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10余人,青年卓越人才多人。已形成了一支科研创新能力强、年龄层次与学缘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

平台建设

本学科的研究将主要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日碳纳米材料合作研究中心、山东省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开放交流

国内外的学术合作与联合培养。如,清华大学、国家纳米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海洋研究所等国内名校;美国、韩国、德国、加拿大等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

就业去向

读博,教师,公务员,海关,商检局,环保局和环境监测机构,海洋局和海洋化学相关企业,质检所,医药、食品、日化、石化、烟草、服装等行业的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等等。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 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