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院杨晓龙&于建强课题组在光催化选择氧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作者:薛希洪
  • 发布时间:2021-01-05
  • 点击量:

近日,学院杨晓龙、于建强教授研究团队和烟台大学于雪芳研究团队合作,设计构筑了表面氧空位(SOV)修饰Bi2MoO6-x(BMO)负载超低含量Pd簇体系,首次提出了SOV作为“电子桥”桥联超低量Pd簇和具有表面氧空位的Bi2MoO6-x半导体(BMO-SOV),以提高金属/半导体体系中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利用效率,实现了光激发载流子以及Pd催化活性位点的高效利用效率。最终,超低Pd负载量0.05 wt%的Pd/Bi2MoO6-x光催化剂获得了较高的蓝光驱动的芳香醇光催化选择氧化反应活性。这项工作不仅阐明了在具有SOV的金属/半导体中的“电子桥”的中心作用,而且还提供了具有高效率的贵金属利用效率的优异的选择性氧化光催化剂。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于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21,DOI: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9790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孙照丽。通讯作者为青岛大学杨晓龙特聘教授,于建强教授和烟台大学于雪芳副教授。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科研启动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337320312078

 

说明: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08538622(1).png

说明: 未标题-2-01

 

 

说明: I:\照片\数码照片\1寸经典证件照2.jpg

杨晓龙,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光催化石油烃降解,光催化有机合成和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研究等催化领域相关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Chinese Journal Catalysi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1篇,相关研究工作引起国内外同行重视,单篇论文引用超过180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授权3项。

个人主页http://hxhg.qdu.edu.cn/info/1246/1375.htm

说明: http://hxhg.qdu.edu.cn/__local/E/44/79/0990ED46AC3A6686EE889E23B31_F9FA7D7B_3199.jpg

于建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200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1年赴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艾克松美孚日本公司中央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东京理科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员和日本科学技术厅(JST)研究员。2006年8月作为特聘教授人才引进青岛大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青岛市科技支撑纵向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单篇论文最高引用次数800次,高被引论文3篇。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 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