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系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等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复杂的化学工程问题,具备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工艺过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化工、医药、能源等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的生产、工艺研发、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后将达到以下目标:
(1)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2)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复杂的化学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3)能够跟踪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综合考虑经济、环保、安全、法律等因素,进行新产品研制、工艺过程开发与技术创新。
(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一定的跨文化合作、交流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
本专业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包括三个方向:精细化工方向、制药工程方向和化学工艺方向。为适应专业发展,2021级学生起更改为精细化工方向、制药工程方向和能源化工三个方向。
2.发展情况
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已经培养本专科学生近2000人,目前在读本科生302人,硕士研究生198人。
3.在校生规模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方面:2021年本专业招收80人,2020年本专业招收80人,2019年本专业招收80人;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包括材料与化工专业研究生)方面:2019年招收54人,2020年招收57人,2021年招收86人。
4.课程设置情况
本专业采用综合培养模式,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与工业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让学生真正能做到学到就能用到。为此,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核心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设计基础、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学工艺学、精细合成单元反应。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学物理实验、电工电子实验、金工实习、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实验、大型综合试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化工设计、化工设计。
2018-2020级学生执行的是2017修正版培养方案,2021级学生执行的是2021版培养方案,要求180学分,执行过程中按照教育部本科培养标准要求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又做了相应调整。
5.创新创业教育
结合青岛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优势,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推进教学理念、机制和体系的创新。利用山东省内、青岛市及周遍地区化工、制药行业优势,通过与本专业教师横向项目对接,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本科生毕业环节等为平台,加强与化工及制药等相关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兴趣、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进而培养高质量的化学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本专业实验教学、本科教学年运行经费(包括实验室建设与改造费用)约为600余万元。
2. 教学设备:
专业依托青岛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教学示范中心)、青岛大学可持续能源和资源研究院、生态友好精细化学品研究中心、绿色化学与工业催化研究所、功能介质模拟及应用创新研究中心、多肽纳米化学与生物化工研究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专业化工实验实训中心,面积约1100平方米,固定资产约2580万元,拥有比较完善、齐全的化工专业教学、科研设备。
3. 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现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和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专业特别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十余年的引进与培养,本专业现有教师4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高级实验师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日本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特聘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另有兼职院士1人(柔性引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本专业重视教学研究工作,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3项,青岛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8项,发表教学论文8篇(北大核心),出版教材3部。近五年本学科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百余项,科研经费到账2800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市厅级科技奖励6项。
4.实习基地:
本专业十分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已建成本科生、研究生实习基地6处:青岛海晶化工有限公司、山东胜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金山环境工程公司青岛分公司、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颐中实业(潍坊)等国内知名企业。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目前,本专业教师均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授课。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山东是全国的化工第一大省,山东化工产业经济总量已经连续26年位居全国首位。截止2019年9月山东化工企业有812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74家,占全国的15.45%。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提出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实施七大工程,力争实现四大目标,通过做大做强高端化工产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山东作为全国化工强省的优势地位。将打造以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为主体,以半岛东部化工新材料、鲁中高端盐化工、鲁南现代煤化工三大产业集聚区为支撑,以鲁西北化工企业转型示范区、黄海临港石化原料集散区为补充的“1+3+2”的高端化工产业发展格局。这些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企业的发展促使了山东对化工专业人才需求量激增,并且随着产业调整、技术创新、行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化工人才的素质、质量和能力要求明显提高,尤其是高素质化工专业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尤为紧迫。
根据化工行业的多层次发展需要,本专业制定了相对应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建立良好人文素质和扎实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拓展国际视野、具备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使他们进入职业生涯的不长时间内能够达到工程师职业水平,部分能力突出的可能进入中层管理队伍或团队负责人,从事产品的生产、工艺研发、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作为科研骨干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服务地方活动。各科研团队与中石化勘探院、中石化胜利油田、中海油服、潍坊润丰化工等企业开展了多方位合作,积极就稠油降粘、压裂纤维研制、表面活性剂驱油、超分子堵水、天然色素提取、天然多糖改性等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通过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专业以学院教科办为主,进行日常的本科及相关研究生、在职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专业主要是系主任全面负责、系副主任分工负责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及实验室建设、教学、科研等工作,研究生设学科秘书对研究生工作进行日常管理。
五、培养质量
本专业自1997年招收本科生以来已经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省培养了2000多名化工专业的毕业生,其中有的毕业生已在化工、医药、纺织、能源、农业、食品、环境等行业中成为生产技术骨干、企业管理人员;有的已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教学、研究人员;有的走向市场,进行自主创业。这些充分说明了学生在学校系统地学习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需的合成、分析、应用及生产等基本原理、化工设计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经过实际工作、学习的历练在各方面的能力均能迅速提高。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在省内高校同专业中名列前茅,近几年就业率如下:2021届本科毕业生达到94.44%,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1.30%,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4.03%,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0.1%;本专业继续深造率在学校各专业排名中一直位于前列,2018年本专业继续深造率达到42%(全省同专业第五),2019年达到50.25%(全省同专业第三),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本专业继续深造率达到42.39%,2021年本专业继续深造率达到47.2%(含国外留学1人)。从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反馈看,普遍反应本专业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
近五年来,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化学化工竞赛,2016年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银奖,2015年~2021年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二等奖3项,山东省大学生化工过程、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各类奖励8项。本专业注重培养创新性人才,实行学业导师制,95%的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数目逐年上升,本科生培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以毕业满五年的2015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为例,截至日期2020年6月。该届毕业生共2个班级,56人,其中出国2人(美、澳);政府机关5人,分别在山东省济阳县政府、重庆市公安局、青岛市公安局等单位;另,安监局从事化工安全生产管理3人,分别在青岛、日照、德州;在研究院所、设计院7人,分别在天辰化工设计院、中科院能源所、中国寰球等单位;在高校从事化工高等教育的4人,分别在中国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聊城大学及枣庄学院;出版社2人;化工企业30人,其他2人。总计从事本专业的至少有44人,占78.6%。达成培养方案中设定的培养目标。
2021年本专业录取省内外新生80名,一志愿满足率100%,报到率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94.44%,其他就业创业情况还未有反馈。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本专业1999级毕业生朱振利(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焉晓明,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能源化工系主任,辽宁省石化行业高效节能分离技术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科技部“新型高效过程耦合强化”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2001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许福超现就职于中国化工油气公司正和石化集团,2014年9月任命为计划部部长,主要负责公司供、产、销计划制定,效益测算和生产运营方案优化工作;2002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张拂晓现担任烟台万华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本专业主要培养日用化工、医药、纺织、能源、农业、食品、环境等行业专用化学品方向专门人才,符合国家、省、市经济发展对化工专门人才的需要。本专业为我校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8个工科相关专业提供基础支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央与地方共建专业实验室平台,教学科研、师资水平较高,且于2021年6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进校考察,专家反馈较好,因此我专业应强化建设,尽快使本专业进入国家一流本科行列。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实践实习环节
对比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乃至青岛科技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可看出本专业的实践实习环节相对不足,特别是关于专业实践、实习的形式与方式、学时量等方面。2021版培养方案中,对实践环节,特别是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进一步加强。另外,积极争取学校方面的支持,在院、校、企业三方的协同努力,优化实践实习环节,更好培养专业人才。
2.专业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
与上述“双一流”高校相比,本专业的实验室面积、专业实验室类型、实验设备方面的投入等诸多问题,仍存在不足,这些硬件的缺腿严重制约着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硬件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各类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尽快完成化学工程仿真实验室设备是接下来的工作重心。
3.课程建设
2021版培养方案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严格按照标准设置培养目标、建立相应课程体系,总学分达到180。课程体系成熟、完备。只是,课程方面仍存在一定,力争在省校级以上精品课程或金课上有所突破
同时,继续完善本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通过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本专业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